首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统合信息   |    联系我们
  在线办公  
    作者投稿
    专家审稿
    编辑办公
    主编办公
  下载中心  
《计量学报》版权转让协议
投稿模板
作者手册
审稿人手册
格式要求
投稿指南
更多>>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下期目录
    文章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2014年 35卷 5期
刊出日期:2014-09-22

 
409 基于光束法平差单点三坐标测量的新方法
冉险生, 朱才朝, 林立
DOI: 10.3969/j.issn.1000-1158.2014.05.01
在研究多组像片内方位元素的修正和全局光束法平差的基础上,提出使用3台像机同时对测棒进行数据采集,通过光束法平差实现单点三坐标测量的新方法,并完成系统硬件的组建。通过实验,将新系统测量的结果与计量型三坐标仪测量值进行比较,得到系统的相对测量精度高于129061,优于单、双像机系统,能够满足工业产品的检测需求。
2014 Vol. 35 (5): 409-413 [摘要] ( 518 ) HTML (1 KB)  PDF (1947 KB)  ( 866 )
414 复合评定法在三维粗糙表面评定中的应用
任志英,高诚辉,林建兴,申丁,黄健萌
DOI: 10.3969/j. issn.1000-1158.2014.05.02
提出一种将双树复小波与分形理论相结合的复合评定方法。即利用双树复小波近似的平移不变性和方 向性好等优点,将信号分解成更为细腻的低频和高频信号,同时根据多尺度下信号分形维数的不变性,利用图像灰 度值自相关求得高低频信号的分形维数,通过计算高低频信号分形维数之间的差值(即分形维数距)来确定双树复 小波的分解尺度。仿真结果表明复合评定法可以较好地提取基准面,且分形维数距确定分解层数的准确性通过均 方根*Sq值得到了验证;两个实例均说明,复合评定法可以很好地提取具有分形特征的纳米级三维粗糙表面基准或 波纹度,为实际工程表面评定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基础。
2014 Vol. 35 (5): 414-419 [摘要] ( 503 ) HTML (1 KB)  PDF (3348 KB)  ( 692 )
420 燃气表气阀配合面表面粗糙度稳健高斯算法
胡佳成,崔廷,王禅援,沈小燕,李东升
DOI: 10.3969/j. issn.1000-1158.2014.05.03
气阀配合面表面粗糙度决定着燃气表的机械与物理性能。为了加快表面粗糙度评定速度,根据高斯权函数的对称性,推导了高斯滤波器的快速卷积算法;采用光谱共焦传感器扫描工件表面轮廓的方式,比较了线性高 斯滤波、回归高斯滤波、稳健高斯滤波在气阀配合面表面粗糙度提取过程中的优缺点。结果表明:新型稳健高斯滤 波不仅能解决边界畸变问题,还能消除深谷或高峰等异常信号的影响,提高了表面粗糙度评定精度。
2014 Vol. 35 (5): 420-424 [摘要] ( 537 ) HTML (1 KB)  PDF (1453 KB)  ( 723 )
425 表面纹理的空间参数表征及 在磨粒可控排布砂轮表面的应用
张涛,崔长彩,叶瑞芳,黄辉,黄春棋
DOI: 10.3969/j. issn. 1000-1158.2014.05.04
磨粒的可控优化排布能够有效改善砂轮的磨削性能。为了表征磨粒可控排布的效果,评定排布工艺的质量,采用最新的表面三维形貌评定标准ISO 25178-2空间参数(最速衰减自相关长度Sal,表面纹理结构比率Str,表面纹理方向Std)对其表面进行分析。首先研究了空间参数的表征意义及其求解方法,然后用Matlab软件模拟具有不同磨粒排布类型的砂轮表面,分析了各空间参数在磨粒可控排布砂轮表面的应用。结果表明空间参数可以应用于磨粒可控排布效果的表征和评定,从而为磨粒可控排布砂轮的检测和评定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2014 Vol. 35 (5): 425-429 [摘要] ( 694 ) HTML (1 KB)  PDF (1913 KB)  ( 1234 )
430 高精度全自动V棱镜折射仪的改进
曹秒,林昀,石研,安志勇
DOI: 10.3969/j. issn. 1000-1158.2014.05.05
利用CCD成像与图像处理的机器视觉自动对准技术,在考虑了空气折射率对V棱镜折射仪测量精度影 响的基础上,对V棱镜折射仪原有的原理公式重新进行数学建模,提出了一种改进全自动V棱镜折射仪的方案。 用已知折射率的玻璃标准样块对改进后的仪器进行了评定,测试结果与标定值绝对误差不超过± 3 X 10-6,测量重 复性优于1 x10-6
2014 Vol. 35 (5): 430-433 [摘要] ( 616 ) HTML (1 KB)  PDF (853 KB)  ( 790 )
434 红外辐射温度计瞄准的平面辐射源模型
原遵东
DOI: 10.3969/j.issn.1000-1158.2014.05.06
用典型红外辐射温度计的辐射源尺寸效应的实验数据说明不同测量条件下的检定/校准结果的差异可能为其最大允许误差绝对值的数倍。提出具有明确测量条件的平面辐射源瞄准模型和以辐射源前置光阑的方式对于不同空腔黑体辐射源实现相同的等效平面源直径的方法,提出了对光阑的技术特性和放置距离要求,分析表明低温辐射源对光阑的冷却作用可能引起不可忽略的示值降低。采用等效平面源模型的实验结果表明以不同几何条件的空腔黑体辐射源可得到一致的检定结果。讨论了应用平面辐射源模型可能遇到的实际技术问题和解决的对策。
2014 Vol. 35 (5): 434-439 [摘要] ( 725 ) HTML (1 KB)  PDF (1655 KB)  ( 973 )
440 锅炉炉膛热负荷分布拟合算法研究
刘福国,杨晨旭
DOI: 10.3969/j. issn. 1000-1158.2014.05.07
锅炉炉膛辐射热负荷测量及分布规律的研究可为蒸发受热面及节流孔设计提供必需的数据。提出了炉 膛热负荷测量数据的处理方法,将测得的热负荷数据转换成相对于蒸发受热面平均热负荷的分配不均系数,该系数是炉膛相对高度的函数,它的多项式回归模型不仅要使误差平方和达到最小,而且根据平均热负荷的定义,多项 式系数还要满足给定的等式约束。对于采用普通燃烧技术和空气分级燃烧技术的两类燃煤锅炉,利用该回归模型拟合炉膛辐射热负荷数据,得到不同的分布规律,并与某300 MW锅炉炉膛热负荷测量数据进行了对比;这种以最 小二乘法为基础的改进回归模型既满足了回归变量的内在联系,又对测量数据进行了最佳逼近。
2014 Vol. 35 (5): 440-444 [摘要] ( 606 ) HTML (1 KB)  PDF (668 KB)  ( 838 )
445 量热探针在热等离子射流测量中的应用
安连彤,孙成琪,高阳
DOI: 10.3969/j. issn. 1000-1158.2014.05.08
为了测量等离子射流的温度和速度,设计了量热探针测量系统,采用补偿式的量热法来测量热等离子体 的比焓得到热等离子体的温度;也可作为水冷皮托管来测量射流的动压头确定射流流速。系统采用Φ0.8 mm探 针实际测量最高温度达8515K。根据等离子喷枪的输入功率和热效率估算出喷枪出口处射流的温度和速度,与探 针的测量结果比较吻合。
2014 Vol. 35 (5): 445-448 [摘要] ( 678 ) HTML (1 KB)  PDF (326 KB)  ( 957 )
449 基于数字滤波与自相关的祸街流量计抗强振动方法改进
徐科军,王沁,方敏,邵春莉
DOI: 10.3969/j. issn. 1000-1158.2014.05.09
涡街流量计容易受到管道振动的干扰,对测量精度造成较大影响,特别是当振动噪声的功率大于涡街信 号的功率时,采用通常的数字信号处理方法也无法得到正确的涡街频率。为此,提出将数字滤波和自相关相结合的算法,运用于涡街流量传感器的信号处理,从含有强振动干扰的信号中识别出流量信息。针对该方法在实际实 现中遇到的问题,对已有系统软件进行改进和完善。基于MSP430F5418单片机,使用汇编语言编制实数FFT算法实现了自相关函数的运算。
2014 Vol. 35 (5): 449-454 [摘要] ( 501 ) HTML (1 KB)  PDF (435 KB)  ( 1079 )
455 无节流元件蒸汽流量测量的一种可行方法
沈永凤,王鑫
DOI: 10.3969/j. issn. 1000-1158.2014.05.10
介绍了目前常用的蒸汽流量测量方法——直接测量法,对其测量原理、特点及测量误差进行了分析。针 对系统工况负荷变化频繁、蒸汽流量经常出现大幅度波动、直接测量流量误差较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流量软测 量,即无节流元件的蒸汽测量方法。利用此方法对蒸汽流量进行计算,并与实际流量计测量值对比,得出在流量波动时,流量计测量误差为10%,而软测量误差最大不超过5%。
2014 Vol. 35 (5): 455-457 [摘要] ( 544 ) HTML (1 KB)  PDF (418 KB)  ( 935 )
458 用于检测三维力的柔性触觉传感器结构研究及有限元分析
刘彩霞,黄英,繆伟,蔡文婷,袁海涛,曹广辉
DOI: 10.3969/j. issn. 1000-1158.2014.05.11
基于力敏导电橡胶材料,设计了一种四电极对称结构的三维力柔性触觉传感器。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 ANSYS,结合橡胶材料的Mooney-Rivlin本构模型,对传感器加载垂直力和剪切力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到传感器在三维力作用下的应力应变分布状态,并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了传感器结构设计和数学模型构建的合理性。通 过对传感器传力的触头材料和形状进行有限元分析,表明触头选择硬度相对较大的材料,制成长椭球状半径(a=1. 5b),可以优化传感器的性能,为用于检测三维力的柔性触觉传感器的实际应用提供了依据。
2014 Vol. 35 (5): 458-462 [摘要] ( 490 ) HTML (1 KB)  PDF (909 KB)  ( 849 )
463 步进电动机旋转角加速度测试与拟合建模
赵浩,冯浩
DOI: 10.3969/j. issn. 1000-1158.2014.05.12
介绍了步进电机的运动模型,采用自行研制的角加速度传感器对步进电机的单步运行、低频连续运行、 低频丢步振荡、高频连续运行以及多种频率下的运行情况进行了实际的角加速度检测。采用不同的函数对角加速度曲线进行拟合,得到了相应的数学模型。找出了步进电机在正常连续运行时角加速度峰峰值与通电频率之间的关系式,为步进电机控制器或者控制算法的设计提供了技术支撑。
2014 Vol. 35 (5): 463-468 [摘要] ( 538 ) HTML (1 KB)  PDF (2887 KB)  ( 579 )
469 基于局部均值分解和极值延拓的旋转机械故障特征提取方法
孟宗,王亚超,王晓燕
DOI: 10.3969/j. issn. 1000-1158.2014.05.13
局部均值分解对非平稳、非线性故障信号进行平稳化处理时表现出特有的分析能力,能够有效获得故障信号的时频特征,然而局部均值分解过程中存在的端点效应严重影响信号的分解效果。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 种基于局部均值分解和极值延拓的旋转机械故障提取方法。首先采用极值延拓方法处理信号的两个端点,左、右端点均分别延拓2个极大值和2个极小值,然后对延拓后的信号进行局部均值分解,提取信号中包含的故障特征。仿真结果表明,经过极值点延拓后,局部均值分解过程中的端点效应得到了有效抑制,最后以轴承内圈故障为例在 实验平台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提取出旋转机械故障特征。
2014 Vol. 35 (5): 469-474 [摘要] ( 462 ) HTML (1 KB)  PDF (1655 KB)  ( 1091 )
474 列车轴控防滑制动系统试验平台设计
姚恩涛,赵文文,游有鹏,赵杰
DOI: 10.3969/j. issn. 1000-1158.2014.05.14
介绍了基于压电阀的列车轴控防滑制动系统的组成及其试验平台。研究了硅压阻式压力传感器的温度 补偿技术,以满足室外长期稳定工作的需求。选择了基于霍尔效应的速度传感器并研究了传感器性能测试方法,提出了多特征参数的指纹识别方法,并应用于速度传感器的故障在线诊断。以压电阀为新型气压控制部件并实验 验证了压电阀较宽的工作环境温度范围;调速系统使试验平台可以在实验室环境中模拟列车运行状态,实现了列 车常用制动、紧急制动、防滑保护、故障诊断等试验功能。
2014 Vol. 35 (5): 474-478 [摘要] ( 543 ) HTML (1 KB)  PDF (554 KB)  ( 832 )
479 互易法校准压电型声发射传感器的研究与实现
何龙标,张瑞纹,祝海江,杨平
DOI: 10.3969/j. issn. 1000-1158.2014.05.15
声发射传感器的校准是实现声发射定量技术的前提,依据电声换能器互易原理,在计算互易常数的基础 上,建立了适用于压电型声发射传感器表面波和纵波互易的校准系统。通过设置特定的激励信号波形,依据接收 电压信号与激励电流信号之间的时间延迟,准确获取电流信号与电压信号对应的特征值,实现了声发射传感器的表面波和纵波互易校准。由于传感器的尺寸效应,传感器在高频时的表面波速度灵敏度低于纵波灵敏度,不确定度评定结果表明,声发射传感器速度灵敏度的互易法校准不确定度为1. 2 dB。
2014 Vol. 35 (5): 479-483 [摘要] ( 718 ) HTML (1 KB)  PDF (2539 KB)  ( 465 )
484 矩形线圈和圆形线圈屏蔽环境磁场的效能比较研究
董全林,刘雪萍,范运强,徐晓斌,宋凝芳,张春熹
DOI: 10.3969/j. issn. 1000-1158.2014.05.16

研究了用3组轴线相互垂直的线圈组成的磁场屏蔽系统。通过毕奥-萨伐尔定律并借助Matlab软件,分 析比较了矩形线圈和圆形线圈两种屏蔽系统的磁场分布情况。实验数据表明矩形线圈屏蔽系统的性能要略优于圆形线圈屏蔽系统。其结论可应用与原子陀螺、电子显微镜等器件的设计中。

2014 Vol. 35 (5): 484-487 [摘要] ( 469 ) HTML (1 KB)  PDF (3870 KB)  ( 1207 )
488 原油含水率检测线圈传感器的优化
常丽,屈远,葛震
DOI: 10.3969/j. issn. 1000-1158.2014.05.17
为了提高电磁电导法管外测量原油含水率线圈传感器的灵敏度,对影响灵敏度的关键参数——线圈传 感器的距离进行了优化设计。在保持最优频率和电流强度不变的情况下,首先,使用ANSYS进行电磁仿真,通过比较发射线圈和屏蔽线圈在管道内部产生的磁场强度大小确定了两线圈之间的最优距离为0.6 m;然后,利用 MATLAB从0. 1 m到1 m对接收线圈上的电压进行了数据计算,结果表明0. 6 m处的电压值最大,最优距离使原油 含水率的有用信号从0.1 m或1 m的0.03 μV提高到了0.6m的1.27 μV,使传感器的灵敏度提高了41倍;最后, 实际测试了两线圈距离从0.1 m至1 m接收线圈上多点电压值,实验结果表明0. 6 m处的电压值最大,进一步证明了 0. 6 m为两个线圈间的最优距离。
2014 Vol. 35 (5): 488-493 [摘要] ( 444 ) HTML (1 KB)  PDF (2117 KB)  ( 746 )
494 非均匀采样正弦波形的最小二乘拟合算法
梁志国,朱振宇
DOI: 10.3969/j. issn. 1000-1158.2014.05.18
针对非均勻采样序列提出了一种四参数正弦波形曲线拟合方法。它借助于频率已知的三参数正弦曲线 拟合算法实现,既可以在非均勻采样条件下获得正弦波采样序列的4个参数拟合值,也可用于均勻采样条件下正弦波形采样序列的曲线参数拟合。其特点是将幅度、频率、相位和直流分量4个参数的四维非线性最优化问题转 化成频率参数的一维线性搜索和最优化问题。其优点是无需先验初值估计,具有良好的收敛性、鲁棒性,以及明确的收敛区间。仿真及实验均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该方法可用于解决非均勻采样和均勻采样下正弦 波测量序列的参数拟合问题。
2014 Vol. 35 (5): 494-498 [摘要] ( 710 ) HTML (1 KB)  PDF (8114 KB)  ( 1261 )
500 一种针对水泥回转窑故障诊断的贝叶斯网络模型
刘浩然,李轩,马明,李世昭
DOI: 10.3969/j. issn. 1000-1158.2014.05.19

为了实现水泥回转窑的故障诊断,采用贝叶斯网络建立了水泥回转窑故障智能诊断模型。在模型建立 过程中,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样本、不依赖先验知识的贝叶斯网络结构学习改进算法。在利用改进结构学习算法 建立诊断模型贝叶斯网络的基础上,利用MLE算法和变量消除法完成了模型的参数学习和诊断推理。为了验证 水泥回转窑故障诊断贝叶斯网络模型的准确率以及可行性,利用现场数据进行了大量的测试实验。

2014 Vol. 35 (5): 500-506 [摘要] ( 516 ) HTML (1 KB)  PDF (14486 KB)  ( 379 )
507 网络时间同步的不确定度评定研究
赵科佳,张爱敏
DOI: 10.3969/j. issn. 1000-1158.2014.05.20
为了评定网络时间同步的不确定度,基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的网络时间服务系统,以时间综合测量仪 TimeAcc-007为时差测量仪器,在局域网环境下设计并进行网络时间同步实验。分析了客户端和服务器端同步实验测量的时差数据,建立了网络时间同步的时差不确定度数学模型,分析并评定了测量结果重复性、服务器参考 源、服务器时间戳、客户端时间戳及网络往返路径时延等不确定度分量。结合不确定度分析结果,提出了改善网络 授时精度的相关算法。
2014 Vol. 35 (5): 507-511 [摘要] ( 482 ) HTML (1 KB)  PDF (3311 KB)  ( 564 )
512 转基因水稻基体标准物质候选物真实性的鉴定技术研究
余笑波,应荣,俞晓平,崔海峰,王晶,隋志伟,李亮,臧超,叶子弘
DOI: 10.3969/j. issn. 1000-1158.2014.05.21
PCR技术及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为基础,对转基因水稻克螟稻2号和阴性受体秀水11进行真实性 鉴定。利用典型性检测、指纹图谱技术对候选物的转基因事件的真实性、转入事件正确性(是否为特异性目标外源 基因)、品系遗传背景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克螟稻2号只含特异性序列CrylAb,秀水11不含所选的外源基因,它们具有相同的遗传背景。随机各抽取克螟稻2号和秀水11水稻100株,通过特异性PCR、免疫印迹实验来检测原材 料的纯度,结果表明,克螟稻2号为100%的转基因水稻,秀水11为100%的阴性受体水稻。
2014 Vol. 35 (5): 512-516 [摘要] ( 574 ) HTML (1 KB)  PDF (803 KB)  ( 466 )
517 实现质量量子基准的两种途径
李辰,韩冰,贺青,张钟华,李正坤
DOI: 10.3969/j. issn. 1000-1158.2014.05.22
基于基本物理常数定义新的国际单位制成为21世纪国际计量界研究的热点,然而目前一些常数的测定 尚未达到所需的不确定度范围。质量量子标准研究更是目前计量领域研究的重点和难点。经过30多年的发展, 硅球法和功率天平法取得了重大进展,但目前发表的测量结果之间尚存在10-7量级的偏差。通过详细比较各国实 现质量量子基准的两种途径,指出无论是依靠普朗克常数&还是阿佛伽德罗常数,在现阶段,取代国际千克原器尚有很长的一段路需要摸索。
2014 Vol. 35 (5): 517-520 [摘要] ( 577 ) HTML (1 KB)  PDF (840 KB)  ( 742 )
  信息动态  
· 《计量学报》“生物计量”专刊征稿通知
· 《计量学报》变更为月刊公告
· 关于征集2019-2021年度“青年人才托举工程”托举人选的通知
· 关于召开“第12届中日韩计量测试学术研讨会”通知
· 关于开展“2019年度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科学技术进步奖”推荐工作的通知
· 快讯︱《计量学报》2019年增刊征稿啦!
· 电子专刊阶梯波研究论文专辑
· 关于召开“纪念5.20世界计量日学术报告会”的通知
更多>> 
  友情链接  
· 中国计量测试学会
· 中国计量网
·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 万方数据
更多>> 
  版权信息  
  主管单位:国家市场监督管理
     总局
主办单位:中国计量测试学会
出  版:计量学报编辑部
周  期:月刊
编  辑:计量学报编辑委员会
主  编:崔丽红
邮发代号:2-798
国内定价:全年1200.0元
     单价100元/期
京ICP备:14006989号-1
版权所有 © 《计量学报》编辑部
地址:北三环东路18号(北京1413信箱)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271480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